每年我所購買、所閱讀的書籍很多,卻很少記錄下來,所以2016開始決定寫下我看的每本書的感想。
(若是受邀試閱或是網路抽獎試讀的,都會在文章最一開始註明。)
總覺得,要好好地來介紹一下這一本書。
只要偶而會看看金石堂、博客來排行榜的人,應該都不難發現,這本書在排行榜上許久。
前一陣子我終於抽了點時間看起了這本書,對於侯文詠先生的書籍,上一本我所看的是「危險心靈」,我還記得帶出國去看,原本只是在閒暇與睡前時打算看,但越看越是欲罷不能,最後連在遊覽車上都在看了,當年,我還只是個學生,深深被裡頭的文字與劇情感動,變得激動。
多年後,再次看起侯文詠先生的書,那些感動依然。
此書不是故事,而像是散文一般,寫下侯文詠先生人生的點滴、所見所聞、經歷等,化為文字。
他不是給你解答,而是丟出那些你我都曾有過的問題,讓我們去想想,並用他的例子、他聽見的故事,去分析這件事情,讓我們自己找出答案。
老實說,我非常的意外,在此書我眼眶泛淚了好幾次。
尤其是在書籍的尾聲,再次提到他當年寫《危險心靈》的想法,對照現今的教育體系,以及間接拯救了一個孩子時,當時閱讀的激動與激情再次浮現,我就在捷運上哭起來。
我很想分享的是,在此書之中,侯文詠先生提到,每每總有年輕的讀者詢問一些人生課題,那些我們都曾經煩惱過的問題,而每當他回答過後,回到家總會想,他的回答難道就是正確的嗎?他自己經歷的人生難道就是答案?他真的可以幫助到年輕的學子嗎?
看到這,我就好像被電擊一樣。
每每讀者來與我分享煩惱,我也總是盡我所能,想用我的人生經驗告訴各位,但我也會想,難道我說的真的就是對的?難道這就是答案?
我是不是也曾做錯了什麼?
在此,讓我受益非常多。
還有一段也讓我心有戚戚焉,每個人可能從來都不會想過,自己有一天可以「做什麼」,在無形之中,我們因為興趣而去研究了些什麼,因為興趣而去做了些什麼,而在未來的某天,忽然發現那一切成為了重要的養分。
侯文詠先生提到了大學時代,因緣際會之下他愛上了電影,看了非常多的電影,甚至萌生想要退掉醫學院而去拍電影,卻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而今,那些曾經看過的電影卻成為他寫作的根。
有時候,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我們真的很難拿捏,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不知道此刻的選擇是對或是錯。
可是人生,哪有什麼對與錯的選擇?
不選擇其中一條,怎麼會知道是如何的風景?
強烈推薦此書,不論你的年齡層為何,都會找到與你相符的感動之處,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體會。
你這輩子,究竟想救人,還是想害人?
我們可能無法真正拯救一個生命,可能無法完全撫平某人的心靈。
可是,我希望我的存在,可以讓這個社會、讓某個人,心靈上某個很小很小的地方,有了一些不同。
那是正面的、溫暖的力量,隱隱約約,卻確實存在著。
我們,成為那門檻值3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