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唱》
湊佳苗走出《告白》的黑暗,迎向溫暖重生的《絕唱》
一個醞釀20年的小說主題、
一段雖然黑暗卻透著溫暖的人生旅程、
一窺書中最真實的湊佳苗──
南太平洋的小島‧東加王國,是湊佳苗心中最接近「天國的小島」。
這座小島是她人生的起點,也是《告白》誕生的原點。
「死亡,不是悲傷的事。」
南方小島上的那個人曾經對我這麼說著。
但命運的那一天,
我卻連再見都來不及說出口──
只剩下悲傷的我,反覆地想著這句話……
〈樂園〉
「為什麼是妳!」,是一道刻在心上的傷,癒合的那一天,是否就是「樂園」抵達之日?
〈約定〉
死者的「約定」、被囚禁的心,活在彼此的牢籠下,是該掙脫還是放下?
〈太陽〉
失去光與熱的人生,那孩子卻意外闖入,我與孩子能成為彼此的「太陽」嗎?
〈絕唱〉
活下來的罪惡感,縈繞二十年揮之不去……這封信中的「絕唱」,只想告訴妳,我現在很好。
面對無法責怪的苦、無處宣洩的痛,
唯有選擇踏出那一步,才有重生的一天。
「即使現在我還會想起,那個太陽、那個家、那個人、那些無法取代的日子……」──湊佳苗
【本書特色】
1. 絕唱=湊佳苗:湊佳苗心中醞釀20年的小說主題,她想告訴妳她內心最深層的故事。
2. 湊佳苗特有的溫暖:雖然無能為力,卻總能找到希望、雖然充滿困境,但人生總有出口。這就是湊佳苗的人生哲學。
博客來► http://goo.gl/ISyekz
金石堂► http://goo.gl/oJtidz
誠品► http://goo.gl/P2w5f1
三采► http://goo.gl/yM3sk1
讀冊► http://goo.gl/rnojvg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Whbj5R
《心得》(感謝三采邀請)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湊佳苗的作品,我第一次認識她也許和大多數的人一樣,都是從《告白》開始,當時覺得,怎麼有人可以寫出如此黑暗,卻又在後頭帶著這麼多爆點的故事。
那對當時的我產生非常大的震撼。
從此便愛上她的作品,幾乎所有她的小說我都有收藏,所以當我收到三采文化所提供的試讀機會時,我二話不說馬上答應。
而在我尚未真正開始閱讀以前,便看見三采介紹這本書是所謂的「白湊」,當時我內心有些些小小失望,因為我喜歡的是「黑湊」風格,況且好像沒有看過「白湊」的書,不知道會不會太過勵志或是溫馨呢?
不過在我看完以後,我對於有這樣想法的自己感到相當的慚愧。
本故事環繞在意想不到的東加王國,沒想到會以這樣的背景去創作,於是我還上網查了一下東加王國的背景。
同時,他們還有同一個背景,便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我想身為同樣處於板塊國家的台灣,對於這樣的大地震也是能感同身受,自從921之後我便非常害怕地震,看得我眉頭都皺起來。
同時還有一個相同人物貫穿,便是在東加經營民宿的日本人,尚美姊。
本篇故事分作4篇,不同的主角各自來到東加王國的理由都不一樣,但卻都在這邊得到了一種心靈上的平靜或是洗滌。
〈樂園〉
在地震發生的時候,雙胞胎都壓在屋子底下,但是當走出來的女兒,卻被自己的媽媽喊著「為什麼是妳?」的時候,那種痛有多痛?
女主從小便一直覺得,媽媽比較疼愛雙胞胎中的另一個,所以當她自己爬出木造屋子時,媽媽對她的喊叫刻進她的靈魂之中,無法忘懷。
然而病態的是,父母卻把她當成另一個雙胞胎去養,並且洗腦更改她的身分,大人都以為小孩不懂,但是小孩都懂。
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姊弟被壓在水泥之下,只能救出一個,媽媽那聲悲悽的「救弟弟」深深記在姊姊心中,所以即便姊姊活下來了,卻當做自己再也沒有家了。
而雪繪(事實上是毬繪)一直以來都用雪繪的身分活著,她總是想著,如果是雪繪會怎麼做,所以她一直扮演著雪繪的角色過活。
原本來到東加王國,是為了讓還存在於自己心中的那個「自我」,那個真實的毬繪在這告別,但來到了這,卻讓她堅定的決定,該告別的是雪繪….
我覺得媽媽真是過分,人都會偏心我知道,但如此病態的傷害自己那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女兒,又有何意義?故事中有解釋也許媽媽不願意面對毬繪是因為媽媽的疏失導致毬繪身上有難以抹去的燒傷,不願面對自己的錯誤所以不願面對毬繪。
小孩都比大人成熟….
〈約定〉
本篇講述的是老師來到東加,是為了逃離自己的未婚夫,他們早已貌合神離,卻為了那死去的人勉強繼續在一起,在發生地震的那天晚上,因為好友為了讓他們兩個和好,所以離開了本應該安全的地方,所以才會死亡,而兩個主角便認為,好友生前最後的願望,就是他們能夠和好,於是兩個人便繼續在一起。
雖然本故事我到後頭一度希望老師和未婚夫在一起,可是,逝去的感情就是逝去了,他們都努力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去維繫,愛情都已變質,執著都是為了死人,活著真是不容易。
〈太陽〉
本篇故事講述的是未婚媽媽的故事,其實連我一邊看也一邊覺得這個媽媽很不負責任,把孩子留在家中,餵的食物都不健康,雖然她也很努力要一個人養起這個孩子,但我覺得還不夠,就是小孩在養小孩的感覺,沒有一定的覺悟,當初就不要生下來。
未婚媽媽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歷過阪神大地震,當時他們一家都在學校體育館避難,而那時候的一位國際志工,便是來自東加的賽米西,杏子一直記得這個志工,我覺得在杏子的心中,將賽米西當做一個精神的支柱,或是一種類似救贖的存在,所以她來到東加,想找尋當時的賽米西。
然而故事的安排讓我差點掉下眼淚,覺得感動無比,杏子當然找到賽米西了,重逢的時候,那超越時間的感情一次宣洩。
「我覺得現在的杏子很糟糕,但是我相信妳是可以改變的。」
雖然人沒有那麼容易改變,但我相信,杏子會改變的。
杏子說,她從來沒有想要拋棄女兒的念頭。
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是發光發熱的存在,都是代表希望的存在,然而當孩子不笑了,就是我們大人奪走了孩子該有的東西。
〈絕唱〉
最後的絕唱,在看的過程,我一直情緒平平,不管是朋友在地震中死亡,或是女主角覺得痛苦、掙扎的時候,我的感觸都沒有前面三篇來的激烈。
不過,幾乎就在倒數幾頁之前,被書裡頭強烈震撼到。
我才發現,這一本書,不僅僅只是書,而是真實故事,是湊佳苗本人的故事。
絕唱,就是湊佳苗延續了二十年的罪惡感,我懂她的罪惡感,但同時我也認為,在情急之下,人會顧及自己、會下意識地發現哪些人妳真的打從心底的不在乎,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罪惡感或是道德感,都是在和平盛世之下才會產生的東西,就是在地震之後日本也迅速恢復了秩序,所以才會顯得逃跑的自己很過分。
可是如果世界依舊一片愁雲慘霧呢?人們不就會為了生存,而努力生存嗎?世界上的萬物,皆是如此,生存本能。
最後,也寫到了311地震,而這一次,湊佳苗和當時逃走的自己不一樣了,她來到最重要的人身邊。
我還是覺得,並不是有所改變,而是我們會到重要的人身邊,當年她沒有過去,只是因為,那個人不是那麼重要…很現實,但就是這樣。